詣淳 記錄 關門古道之倫太文 關門山 丹大溫泉 巒潭山 密西可灣山出丹大林道孫海橋
2024/03/31-04/06 共7天
人員: 黃詣淳(領隊/紀錄)、劉凱文、李昆鴻、曹妹。以下紀錄簡稱:淳/凱/昆/曹
攜帶技術裝備: 30M傘帶+3大D/岩盔/溯溪鞋。營地1T以雪四人帳為丈量比例尺/本隊搭露宿帳。另外,本隊昆曹兩位攝影師見到美景什麼都會忘記。此路線美景連連,速度僅供參考。
沿途水源:光復林道多處溪水,上關門古道前約30K有一溪水源、馬太鞍溪、關門山前約10分前正路右下大水池、丹大溪、巒潭山後。
註*光復林道上關門古道後經倫太文至馬太鞍溪這一路過去紀錄寫有水的水池及溪溝本隊經過時都乾了,提醒後人乾季時務必注意。
手機通訊: 倫太文山、巖山(中央山脈主脊)、關門山、巒潭山、二分所
記錄主參考: 2017關門橫斷秘境之旅(蚯蚓); 2019關門橫斷(楊頭);2014幸運巒潭(蚯蚓) 2022三分所巒潭山(小黑小馬孔妹等); 2021丹大大滿貫O型紀錄  
預定行程:
 3/31 Day 1:光復林道20.5K->
30.5K→上關門古道
→ 1950 鞍部工寮C1/W1
14:00 前抵達,續前行至2630m藍色帆布大營地(2hr 50)
4/1 Day2: C1-倫太文山2937M-馬太鞍溪1820M
C2/W2
4/2 Day3: C2 - 關門西山(w)(12:00前到會下丹大溫泉)-哈巴昂社西稜下溪-下丹大西溪下溯至匯流口往丹大溫泉C3/W3 
12:00前到會下丹大溫泉之後會看時間住在關門西到哈巴昂附近,砍之後松雲谷單攻行程
4/3 Day4: C3丹大溫泉-走水路至丹大吊橋-上溯巒潭山岔路-C4
4/4
Day5: C4 往返郡北池 松雲谷中途取水- 巒潭山- 推前1800平緩區C5 
原本想出伊巴厚社但凱沒時間Q...
4/5 Day6: C5-希諾袞社-最後水源W7-二分所C7
4/6 Day7: C7-孫海橋
實際行程:
 3/31 Day 1:光復林道20.5K→
31K→上關門古道
→ 1950 鞍部工寮-
2630m藍色帆布大營地C1(缺水)
4/1 Day2: C1-倫太文山2937M-馬太鞍溪1820M
C2/W2
4/2 Day3: C2 – 巖山/中央山脈主脊→關門山(單攻10分) → 關門山西峰後2800絕情谷營地C3 
4/3 Day4: C3→哈巴昂社後北北西下丹大溫泉C4/W4
4/4 Day5: C4→丹大吊橋(水路)→50M瀑布後小石地(約於離溪上切巒潭山前100m)
C5/W5
4/5 Day6: C5→巒潭山→巒潭山後大池有水W7→密西可灣山→H1700家屋蕨類海→1490駁坎區C7
4/6 Day7: C7→黑諾肯(希諾袞)社→最後水源溪溝W→三分所→孫海橋
[行程記錄]
D1 3/31 天氣晴; 人員: 昆上鞍部獵寮前開始抽筋。
Day 1:光復林道20.5K→ 31K→上關門古道H1900 → 北繞馬侯宛山至H1950 鞍部工寮à2630m藍色帆布大營地C1
6:50 行車終點20.8k 跟冠瑜拍照後出發,林道好走舒爽,多個崩塌算好過。
8:20 崩塌壁,左手邊有拉繩高繞3m再橫渡的路線.也可小心直接橫渡崩壁暴露感較大.
9:25 橫渡多石芒草崩溝
10:50 27k 林道休息
12:20 31K 4T 松針camp. 於左上切南南西至古道.基本上上切後約10分會看見一崩壁,由崩壁左側小稜續往南南西方後切入林間就抓方想即可抵達H1950古道營地1T 有舊鋼盆
13:20 北繞過馬侯宛山後至東北鞍獵寮營地2T(獵寮下約可睡4人)
原先預計本日由此營地往北下切溪溝取水,結果下了100連石頭都是乾的。
14:20 昆抽筋。補充食物及分掉一些昆的裝備後,我跟曹先走上去紮營取水,預計推到2630
水池camp,之後路偶有古道及階梯,接近2550附近櫟樹林較陡/滑
14:45 古道階梯 之後蠻陡的但都有若有若無的古道或路跡可跟
16:40 至2630 水池camp,有兩塊營地大約可紮3T。但所有水池都是乾涸狀態,這下要過一整夜無水的日子了(渴…)
D2 4/1 清晨小雨, 人員狀態佳。Day2: C1-倫太文山2937M-馬太鞍溪1820M
C2/W2
6:40 2630Camp出發,因為這場清晨雨從雨布旁階了不少水,所有人瞬間活了過來,行走時沒有雨,老天保佑。到倫太文山前的路基本上都在稜線上上升,有美麗的松針石階古道及盛開的白粉辦杜鵑,享受。山豬池/黃泥池等以前紀錄有水的池都乾了。
8:00 倫泰文山頂,有4G 2格收訊(霧中),山頂前5分的杜鵑花樹旁破空處收訊更好。
8:20 出發,接下來下坡路段先經過一段樹木林有路跡接著出一個又一個的美麗草坡,可以看到丹大、關門山一帶,邊拍照邊慢慢走。
8:45草坡營地約2T (無水小避風)
9:25 鞍部草坡間營地2T (約H2680),之後入森林往西腰繞一段接古道,附近拍照慢走
9:50 跟古道來到約H2650附近一顆大紅檜旁休息 ~10:20
10:30 路隨稜線路跡下底H2560M處轉南腰繞左轉,非常容易錯過此轉南腰繞溪溝的地方(有路條)。因為路跡感覺隨著稜線一直下。
10:35 下溪溝約2M岩石落差好下。
11:30 H2450以前曹經過有水的溪溝,現在都乾掉了(最近很乾)
這一段過了記錄一共三個溪溝,現在都蠻好走的。之後一路沿著稜下,若有若無的古道之字下直到馬太鞍溪畔,沿路大樹圍繞十分愜意。
12:55 馬太鞍溪畔檜木營地。溪畔營地超大,有老檜,溪水Tiffany
藍綠色那種是我心目中等級排在最高的營地種類。
D3 4/2 天氣晴;今天爬坡為主,人員爬坡速度不快。Day3: C2 – 巖山/中央山脈主脊→關門山(單攻10分) → 關門山西峰後2800絕情谷營地C3 
5:35 Go,營地過溪後往北向溪溝上走約5分就要往西北上河階沿著溪畔的森林腰繞到第二個水多溪溝,我在此往北切太多又走回來多花了10分鐘。
6:00 沿著溪畔的森林河階腰繞路上巨木不斷,下溪後裝行動水+換登山鞋至6:40
於上切稜左溪畔昆見一上切西北稜的北向上切路,有舊路條,上切點不在稜尾。之後沿稜陡陡爬牆上。中途等候隊員與休息至少有1hr在此省略不記
9:55 於約H2700+附近稜線開始出現些石頭路,樹愈來愈稀疏,陽光好強。地圖上再陡上250m就到中央山脈主脊,但這段路要特別注意。有一突然往右的腰繞路(有綁路條),此處不要續沿稜陡上。要轉右腰繞,橫渡過一乾崩溝上接上陡稜上約10m後記得往左手邊找之字路才可以接到古道後的旋轉樓梯。我們沒有往左手邊找之字路而是以為沿稜陡上,結果超爆陡到一個巨石處驚覺不可能,回頭才找到之字上的古道。11:00
松林間的旋轉樓梯H2800+休息。中華 4G 滿格收訊,傳簡訊報平安/查天氣休息。11:30 GO 古道之字好走上升,漸漸透空可見倫太文山側,及左上方近在咫尺的巖山帥氣大石山頂
12:00抵達中央山脈主脊見明顯的綠草坡,一路見到丹大山及南三橫斷等熟悉的山頭,非常壯觀。往右是走到關門西的路,先往左單攻一旁的巖山(無山角點)。附近是一個視野開闊的高點。巖山下有一整過的1.5T營地無遮蔽。
12:20 Go, 沿途走在稜左旁的古道上,這條到關門西的稜線有冷杉、松等植物,太美。路好走但剛陡上完速度快不起來。
14:00關門山單攻(水泥紅色補點)。此時已過原定12點前沒到關門西山就不下單大溫泉太久,因此單攻完後回去一些取剛經過的水池咖啡水。
之後到關門西山有兩種走法,第一種是往西北上小山頭後再下,第二種是往南下到狹長美麗谷地後再轉北接關門西山,討論後選後者。
15:30 2800m 冷杉林後見一片綠草透空地軟軟舒適,在此紮營,曹取名絕情谷
D4 4/3 天氣晴 (地震日) 人員無特殊狀況。Day4: C3→哈巴昂社後北北西下丹大溫泉C4
5:40 林間見遠方東巒大山若隱若現的橘紅,出發
6:30 西北至2530m松針林10+T
7:35 約H2360M容易錯過的轉北處。原因是一路股道路跡非常清楚,這裡若一直跟著腰繞路跡就不會記得往西北爬上去。後面三人因此走丟,在此尖叫喊他們喉嚨快破。
7:55終於見到三劍客姍姍而來,但馬上松林間開始搖晃地震,過幾天有收訊才得知此地震非同小可,7.2強震。之後古道轉走西北稜
8:40 H2020附近卡阿朗社岔路前小山頭休息~9:05
10:15 H1650哈巴昂多家屋休息拍照~10:50
此時原定下哈巴昂西稜到溪谷在往北走到丹大溫泉的路(考量到北北西那條紀錄寫說很陡很陡),因為西側對面的崩壁一直有落石沙塵,而決定還是往北北西下丹大溫泉。
11:20 H1460左右下到第一段陡處,朝西偏北看著航跡完全不知道哪裡有路,也沒有路跡,因此沿著前方幾乎垂直面下,有一兩棵樹可以雙繩拉下確保,但重點是深不見底。凱往一個陡樹旁先下並說他下的去,但我們後三人沒跟他的路。昆先行,下一段5m
垂直後往左腰3M之字到下一層無法架繩的鬆土橫渡5M. 支撐在一棵樹上動彈不得因為它下方是約6m
石頭垂直落差,大概只能慢跳下去且無法回頭(因為橫渡那裏太危險) 昆等曹下到緩坡後拋繩給他,他在樹上把背包先掉下去後在想辦法下6m落差。第二個曹是跟著昆下一段5m 垂直後往左腰3M於一棵樹上再續往左腰有一個小樹根(要勇敢伸出手及平衡身體的力去抓),此時他靠4M 雙繩稍微確保後,續往左5M 加上跳下3m抵達較緩坡正路。我跟曹的路,但在最後到緩坡前覺得重裝身體平衡有困難,把背包先丟下去(看起來比實際上陡的緩坡),因此背包滑落西北側山溝,心都涼了…終於大家都下過這個地形,凱決定幫我往西北溝去找背包再邀繞回正路跟我們匯合。我揹他的包走正路,沒走多久就後悔不已,心理放不下擔心,早知自己去。過10分後是一處有前人架白繩的隻字左下地形,土鬆但不像前一個這麼可怕,最後繞過一棵枯木比較有暴露感小心即可。
地形接下來仍然是沿稜陡下,大部分都有路跡/路可以跟,遠遠看到凱沿約1300腰繞回來心理終於放下大石。會合後凱大致描述西北溝的狀況,他有撿到我的地圖及垃圾,但沒有看到背包。我決定再次沿著凱腰繞的路去找背包,曹自願跟著我一起帶繩去找。10分後腰繞到凱描述的那一片稍緩蕨類海,終於在上方一個蕨類從中看到熟悉藍包的身影。
13:20 回到正路續往西北下。之後的路大多沿著稜線直上下,在轉東下溪前的往北陡下會經過一條約20m土龍脊的下坡路,可能因為地震過後原先的山脊變鬆土,兩旁就是陡谷無遮蔽。經過此段後會見到右側漸緩的樹林,那裏就是轉東後的下溪路,與先前相比好走多了,沿著岩石可下到溪底
14:30 丹大溪底。往前約50m(尚未到匯流口,在匯流口40m之前)溪對面見多煙處(溫泉) 上方即為10人大沙丘營地,是一處上方非岩石區沒有落石危險的好地方。營地這一帶有地熱,晚上躺在沙石地上暖呼呼。溫泉要自己挖深,沒有很深的天然池,普通優。然而營地旁超熱的出水綠潭溫泉水很燙,撈起來煮晚餐省去不少燒水時間。
D5 4/4 兒童節沒時間慶祝 天氣晴 人員到下午有些疲累。
Day5: C4→丹大吊橋(水路)→50M瀑布後小石地(約於離溪上切巒潭山前100m) C5/W5
一出發就是深水關,上背前叮嚀大家防水做好,但晚上發現防水還是不夠好…
6:15 出發,過匯流口後峽谷收緊即為第一深水關。左手邊岩石上了5m,於此地無法架繩只能幫先鋒及押隊確保,背包用人身確保滑下去。我們開了30m繩讓先鋒昆由5m 平台滑(跳?)下水奮力往左邊岩石峽谷岸靠(避免被右邊水流帶出去),昆於左邊岩石峽谷岸確保,曹於岩石上方確保,我/凱重裝拉繩沿著昆的路跳到溪裡再拉/游到左岸。之後過多個深潭峽谷,開繩大約6-7次
11:30至丹大吊橋下方。給後人的建議是若第一個深潭過得去且不勉強,繼續下去就有機會走完。由於比預計花的時間多了2-3倍,走丹大社原先是覺得有崩壁危險,但似乎時間上是比較省的?
溪谷好熱,沒有於丹大吊橋匯流口休息及往南丹大西溪上溯,11:50見一淺水潭小瀑布旁7M 上攀地形。感謝某熱心大大很聰明的用大石頭壓在地形上方的方式架了一條繩子沿著地形垂下來庇蔭無數後人功德無量啊!
凱很厲害得先上攀上去帶繩確保我們,人包分離。我上去的時候前幾部很難踩,邊尖叫邊跪著爬上去。之後溪谷開闊,兩旁偶有崩壁小心過。
約於13:20左右右手邊見到往巒潭山離開丹大西溪的西南向支流瀑布,不可能由此上去。回頭往前一個S彎70M後由溪左岸之字爬上邊坡約15m
後平行溪谷往南走,會遇到類似舊部落的蕨類海,再往前就是人造林的柳杉區,往前即為支流開闊溪床,完美繞過瀑布。
溪谷此時水已不深,石頭都是黃色的,沿著溪上,大部分都好走,心裡惦記的是快到上巒潭登山口離溪前蚯蚓紀錄的瀑布…16:00
見到瀑布,第一個3M可由旁簡單繞過,接著雜樹叢中是10M瀑布,以為由左手邊土/植物丘簡單繞過即可,但事情沒有這麼簡單…上了土丘後發現遠方下瀑布距離不到鋪頂,下去後上攀不到瀑布,需要再爬上一層土石丘,我們約上了70m,
腰繞至一明顯乾溝後上去另一稜探向下的路,最後凱/曹於離溪上20m處的一個倒木架繩,沿著土坡重裝下溪,一處約4M落差是難關。凱最後輕裝上攀收繩,真是厲害。
17:30 下溪附近找緊急紮營沙丘,找到一塊溪旁可以勉強擠四人的溪側
D6 4/5 天氣晴 凱/昆上坡明顯因昨天疲憊顯稍累。Day6:
C5→巒潭山→巒潭山後大池有水W7→密西可灣山→H1700家屋蕨類海→1490駁坎C7
5:50 出發
6:20試圖找上稜點之南上稜稜尾[23.697959, 121.121288],附近全是石頭陡,在轉過稜尾的溪溝有手腳點+樹根處,凱先輕裝上探,接著大家重裝上爬4M至陡溝,接下來就是陡炸的土牆。此上切點約是蚯蚓航跡第一次嘗試又再折回的地方,~7:20
上極陡坡稍緩處換登山鞋10分後,續體感80度陡(爬?)上
8:00 翻上稍緩松樹坡休30分等後面
8:50 上至轉西的稜線,一大平台休10分等後面。此地為轉西南接稜線三叉路。平台轉西南下後馬上見眼前一面陡牆,從溪底上到巒潭山會有很多類似的牆出現…
11:20 西南轉溪之後陡上處為松針地休息等凱/昆~11:50
12:00 岩稜陡上小滑,後續陡上
12:30 巒潭山 4G滿格,報平安時發現山下已啟動搜救,趕緊解決又是後話了在此行程紀錄不多詳述。13:30全隊忐忑不安續前行,大家心情此時沉重萬分,家人朋友都在山下擔心我們。
13:40-55巒潭池大且還有水,在此取今晚水,可能下不到最後水源了。
之後的路開始有一些很零星的白色路條及偶爾有路跡,是一個一個小坡連成的稜線。到密西可灣山及之後有無數美麗的草坡谷地及疊石(以前住民疊的?) 雖然沒有心情及時間駐足欣賞,仍推薦後人可以來此悠靜純美的谷區走走。過谷區之後開始是沿著有蕨類夾雜森林的稜線陡下,沒有太多困難地形但腳一直剎車足底筋膜已感覺紅腫
16:40 於一片蕨類海後至小平地應是紀錄櫻花家屋,左手邊透空可見清水金子西鸞山系。
17:15 抵達1490 大片駁崁區平地,附近找個平地紮營,沒有惱人蕨類或石頭,真不錯。衛星電話打給留守,告知明天可能16:30後出去,因為沒有到預定營地最後水源附近,且人員疲憊前方路況不明。但後來走完其實今天住此駁崁區還是隔天仍可以按照原定14:00出去。
D7 4/6 天氣晴 人員無特殊狀況。C7→黑諾肯(希諾袞)社→最後水源溪溝→三分所→孫海橋
5:15 Go, 一開始是可以望見對面山的陡下好走岩土稜線
5:40 稜轉東北這裡轉得很自然不會錯過
5:55 轉東(右側)離開東北稜朝東南下土坡至H1100接東北東的稜線,邊下邊修正往東南。朝東南過一大土乾溝後試圖找尋前方稜線
6:25至H1080黑諾肯社遺跡。有石製的中/羅馬刻碑,介紹黑諾肯社歷史。居民目前多遷下山至雙龍、新鄉一帶。
7:20 下至溪溝獵寮H790沿右腰往東及切至最後水源溪溝7:30,休息喝水~8:00
沿著最後水源往北下丹大溪,路上西溝雜草多,但不難走,換溯溪鞋花10分,走溪溝比較快8:20 接到丹大溪,往下游約40m 對面有一土階看起來像是上切路的破口,附近找過溪點,水大。昆輕裝試了一條可過的點,拉繩約25M重裝先鋒至對岸,此岸由凱確保,最後由曹收繩過溪。
9:20 換鞋/休息後出發,按照行跡是要邊腰繞邊上至900m後腰繞至另一溪溝。腰繞上切路偶有路跡,都是土石崩壁側找好走的腰。
10:30開始有一些護坡駁坎出現,且看的到疑似遠方要下的溪溝不好下,因此往上到950m左右邊腰邊下溪溝H900,下到溪溝後見一路條及鋼盆。溪溝正對面是一大崩壁行跡卻是指路在對面(暈),可見石頭崩壁上一條長長的不科學白繩(沒有人敢從那裏上)。往上約10m 處有一石崩壁,輕裝試上,看起來上10m後在腰繞至左邊要上稜的方向是可行。決定走此溝。
11:00 Go, 開始一路朝著西北西稜的陡坡崩石區上,陡上一步下滑半步且不會想回頭因為後下方看了皮皮挫,是一處隨時在改變的地貌。
11:30 上到往北稜線,開始比較科學的陡上,約13點多至三分所,聯繫司機可能會提早,開始慢慢走因為司機16+才會來
約下午快四點過孫海橋(水路 好走)
出登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