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隊名 石門東稜 # 前言 帶新生上山走走~ # 山區簡介 西元1910年,為了開發台灣山地資源,彼時擔任台灣總督的佐久間左馬太提出「五年理番計畫」,針對當時所謂的「北蕃」(包含泰雅、太魯閣、賽德克與賽夏等族),以削弱這些山區原住民的武力為目標,發動了許多場戰爭,其中最後一場的「太魯閣討伐戰」,耗費最多的時間、人力與金錢,可謂之二十世紀初台灣山區最大的一場戰役。 大正3年(西元1914年)5月,佐久間親自督軍從霧社出發,開啟了這場戰役。行軍分為西部戰線與東部戰線,其中西部戰線五條路線中的主線「塔次基里溪線」,以合歡山東峰北側為起點,沿塔次基里溪繞過屏風山北稜後沿溪南岸東行,至塔次基里溪與托博闊溪匯流點後,往北岸卡拉寶社進攻,與托博闊溪線會合(資料來源:郭俊麟〈百年前太魯閣戰役地圖史料的時空與校正〉)。本次由石門山東稜下至古關原河階的路線,就是當年這條行軍主線的其中一段。 立霧溪上游,屏風山與石門山之間有一片開闊河谷,是流路幾乎為深邃峽谷的立霧溪少見例外。佐久間左馬太在太魯閣討伐戰中來到這片河谷,聽聞過去這裡曾是東、西賽德克族爭奪獵區大戰之地,便以日本歷史戰國時期做為比喻,將此命名為「關ケ原」。這一片古關原河階地在當時成為重要的行軍營地,囤放補給物資的「關原倉庫」。後在西元1933年重開合歡越嶺道時,為了保留總督的命名,溪底的關原之名被移植到原址的東北方現在中橫公路旁,一直沿用至今。(資料來源:徐如林、楊南郡《合歡越嶺道》) # 日期 2025/11/22 ~ 2025/11/23 # 預定行程 D0 | 12/1:20:00出發(清大)>120min>仁愛國小(C0) D1 | 12/2:6:00出發(C0)>60min>石門山登山口>30min>石門山三角點>300min>2537m營地>60min>枯葉營地>120min>古關原營地(C1) (總行走時程:510min) D2 | 12/3:7:00出發(C1)>70min>鐵線橋>20min>新舊路岔>150min>新登山口111.2K>>清大 (總行走時程:240min) - 預定下山時間 : 2025/11/23 11:00 - 撤退計畫 : -如在枯葉營地前有隊員有嚴重受傷則原路折返>石門山登山口出 -如在枯葉營地後則原計畫撤退>屏風山登山口出 -如有隊員有嚴重高山症,則原計畫路線下降 -如迫降,每人要留至少600ml的水 - 山難期限 : 2025/11/23 20:00 - 留守 : 郭志玲 - 安中 : 莊閔勛 - 交通方式 : - 無線電頻道 : 144.51 - 台號 : - 開機時段 : 偶數整點前後5分鐘 - 衛星電話號碼 : # 參考資料 石門東稜 出屏風新路_獨行_(兩天一夜)_20240402~0403 https://vocus.cc/article/660e0054fd89780001e27f82 22.07.30-31_石門山東稜-古關原 出紅豆坡 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review&act=info&review_id=23698 古關原出紅豆坡-石門山東稜(含GPX) https://meimeimountain.com/shimen-east/#ftoc-heading-8 [記錄] 111.04石門東稜(中興大學) https://www.pttweb.cc/bbs/NCHU-Mount/M.1650965592.A.E71 清大山社[大軍]石門東稜紀錄 http://www.nthumountain.com/article/1694 # 人員組成 亞靜 () Charlotte () 李岳謙 (領隊) CSC () 宇謙 () LouisLai () 天德(嚮導) 林宛儒(新生) 林瑀軒(新生) 邱子齊(新生) 莊承愷(新生) 許祐叡(新生) 郭晉安(新生) 陳禾家(新生) 陳睿軒(新生) 詹予彤(新生) 男女比 : 10:6 老新比 : 7:9 有無縱走經驗比 : 8:8 # 器材裝備 ◎帳篷 雪四帳 * 營釘 *40 營繩 *50 地布 *4 雨布 *4 ◎炊具 中鍋 *4 小鍋 * 擋風板 * 湯瓢 * 爐頭 *4 瓦斯 *3+1 ◎其他 大D *2 傘帶10米 *1 傘帶3米 *1 ◎安中器材 無線電 *2 衛星電話 * 醫藥包 *2 收音機 * # 隊員要求 一周兩次操場外圈12圈或跑30min # 隊費 # 重要時程 # 想說的話